日前,又有数只黑天鹅宝宝在兴澄特钢的兴澄苑孵化出来。在这片被大家戏称为特钢厂里的“天鹅湖”,动物添丁已是件寻常事,这些“身娇肉贵”的动物不仅在高炉林立、厂房密集的空间里繁衍生息,其栖息地的湖水更用上了厂区的生产循环水。目前,这里已经成为15种200多只动物的“家”。 在人们印象中,钢铁企业总是与漫天的烟尘、轰鸣的噪音联系在一起,而来到兴澄特钢厂区,却着实令人耳目一新——路旁树木成行,草坪随处可见。进入兴澄苑,只见成群的天鹅优雅地游弋在湖面,丹顶鹤涉水悠闲觅食,鸵鸟、梅花鹿、孔雀则在岸上享受着冬日的阳光,让人有身在生态公园之感。“若对空气和水环境要求极高的野生动物都能繁衍生息,那我们的节能减排成效也得到了最好的检验。”兴澄特钢能源环保部副部长陆海军告诉记者。 这个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兴澄苑10多年前就是企业的绿化用地,也曾面临“去”和“留”的争论。由于企业所在的区域空间小、密度大,兴澄特钢数次要上新项目却没有土地,很多部门都曾提议“动”掉兴澄苑这片不产生经济效益的地块,但公司高层在讨论后拍板:哪怕花钱到外面买地,也绝不让这片生态“试金石”从厂区消失。为此,企业前两年高价收购了一家机械公司,让新项目得以上马。 动物们栖身的“家”保住了,加快了“开枝散叶”的步伐。“兴澄苑建立之初以引进品种为主,但这几年来二代、三代纷纷降生。”动物饲养员告诉记者,前两年这里孵化出人工繁殖难度极高的丹顶鹤宝宝,而大雁等鸟类甚至带来了新伙伴在此“安家”。 钢铁厂内怎样营造出让野生动物“满意”的生态环境?记者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成果一览表上找到了“答案”:废气除尘率、废水处理率、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均达到100%,多项节能环保技术国内外领先。近年来在厂区采用的球团脱硫法脱硫效率可达到95%,每年减排二氧化硫6600吨,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钢铁行业脱硫技术的典范,而中水回用系统则将厂区废水有效处理,不仅年节水1000万吨,水质达到自来水的标准。陆海军介绍,企业近三年在环保设施上投入了4.12亿元,在钢铁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去年,投入的1.6亿元几乎相当于企业全年的净利润。 兴澄特钢甚至将循环经济的步伐延伸到企业外部。据悉,目前江阴高新区内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兴澄特钢综合利用废气、余温等建设热电厂,可对产业链内其他企业输送电和蒸汽,提高综合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