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着重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极大地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当前,民营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虽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但同时也拥有诸多新优势与新机遇。如何看待当前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形势?民营钢铁企业如何稳步前行?针对这些问题,本期《两会会客厅》以“民营钢铁企业如何稳步前行”为主题,邀请民营钢铁企业及有关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相关企业代表,请他们分享对当前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形势的见解,以及针对企业如何稳步前行提出建设性思路与策略,共同为民营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本期嘉宾 董才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 王树华 全国人大代表,冀南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小坤 全国人大代表、 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 刘怀平 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菲 全国人大代表、 方大集团萍安钢铁炼铁高炉车间技术员 王艾竹 全国人大代表、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温合金二室科研员 主持人:贾林海 张鹰 樊三彩 宋文祥 丁卫国 陈晓莉 李倩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您对此有何感想? 王树华:近年来,国家持续赋能民营经济,作为民营钢企的掌舵者,我深切感受到时代赋予的机遇与责任。 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力,民营钢企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随着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支持与市场活力的深度释放,民营钢企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民营钢企将继续以创新为矛、以韧性为盾,成为稳增长、促转型、拓市场的关键力量。
朱小坤:作为民营制造企业的代表,我在制造业干了44年,经历了很多挑战。最近几年,中国制造业进入了全面高质量发展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无论是国企、民企都应协同发展、相互支持,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刘怀平:我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这不仅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让我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作为一名深耕新能源领域的民营企业家,我深知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又是对我们的期待。特别是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突破传统产业的技术瓶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部署了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重要举措,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支持。
温菲: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关心,让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这不仅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②您认为,钢铁领域加快氢冶金发展及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前沿低碳技术的应用需要哪些支撑? 董才平:我认为,要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龙头企业与高校、研究院等共建“低碳冶金创新联合体”,配套设立“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攻关专项基金”等专款,重点支持氢冶金、富氢喷吹等关键低碳技术研发,同时完善低碳项目专项金融支持体系,搭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支撑+金融助力”的协同机制。
刘怀平: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议案就与CCUS技术应用有关。我认为,要加快实现“双碳”目标,高质量推进零碳产业园建设。其中重要一步,就是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议国家财政加大对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高效储能及CCUS等关键领域的资金投入,并设立零碳产业园区建设专项基金,支持相关科研项目;建议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及实验室,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在储能电池核心材料研发方面的投入,推动“绿电+储能+数字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并积极探索零碳园区这一重要载体。这不仅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③面对钢铁行业深度调整期,民营钢铁企业如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董才平: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攻坚期。在供需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全行业应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刀刃向内的魄力开启深度变革。 在高端化方面,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等要求,钢铁行业要瞄准高精尖产品,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产品同质化竞争,减少行业“内卷”,走出目前供需失衡的困境。 在智能化方面,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等要求,钢铁行业要借势“人工智能+”行动,重塑钢铁产业生态链,全力锻造新质生产力。通过运用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控制,让生产全过程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提升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绿色化方面,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要求,钢铁行业要积极投身于全面绿色转型进程,将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提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等作为重点工作,加快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构建“资源集约、效能卓越、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王树华:站在新发展阶段,民营钢铁企业要着力塑造“技术+数据+绿色”的竞争优势。当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解时,唯有通过基础研究投入、数字生态构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重构,才能让民营钢铁企业在世界钢铁舞台上持续占据制高点。这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温菲:民营钢铁企业要加速推进产品高端化,加大对高强度合金钢、特种不锈钢、高牌号硅钢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满足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对高性能钢材的需求。同时,要提供定制化服务,建立与客户的深度沟通机制,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后续服务的全流程定制化解决方案。
王艾竹: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企业若无法快速感知变化、调整策略、推动产品和服务迭代,即使短期能获得成功,长期也可能被淘汰。 我认为,民营钢铁企业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战略上轻装简行。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模式或产品,保留调整空间。定期复盘业务逻辑,用数据而非直觉决策。二是组织上灵活抗压。建立扁平化、去中心化的团队结构。培养员工的应变能力,如跨领域学习、快速切换任务的敏捷性。三是资源上弹性储备。保持现金流韧性,与上下游建立共生关系。四是心智上主动求变。企业要将危机感转化为动力,容忍合理试错成本。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本质上比拼的是适者生存的能力,核心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能否比变化快半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