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人民日报::逆势飞扬谱新篇

时间:2012-05-11 08:51:18  来源:据太钢集团网  作者:
    2011年,是太钢集团值得浓墨书写的一年;从“神舟八号”、“天宫一号”的关键部位,到核电装备的关键设备用钢材,都有来自太钢的高科技产品。
  
    这一年,也是太钢充满艰辛和挑战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钢铁产业步入低迷期,中国钢铁行业受产能过剩和原料、价格的双重挤压,整体被逼入长周期微利和亏损运营的“寒冬”,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2.4%。
  
    面对严峻的现实,太钢集团依靠技术创新逆势而上,助力中国制造,走出了一条优化结构、绿色发展的跨越之路,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不仅巩固了“世界不锈钢大王”的地位,而且实现了年产钢990万吨,其中不锈钢302万吨;营业收入1270亿元、利润20亿元、利税49亿元的骄人业绩。
  
    科技创新,构筑高端特色之路
      
    “尽管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但高端产品依然需要进口。依靠科技支撑,为‘中国制造’开发、提供独有的高端材料产品,是我们赢得市场的‘杀手锏’。”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信心满怀。
  
    过去3年,在行业形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太钢稳居不锈钢产量全球第一。但太钢要的不仅是做大,更要做强,走高端特色之路,生产最好的、国际市场抢手的不锈钢。
  
    太钢始建于1934年,新中国成立时就定位为特殊钢厂。几十年来,曾为无数“中国制造”的关键设备提供了高科技含量的特钢材料。特别是近年来,太钢为国家的高端制造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特钢产业龙头。
  
    “这就是用我们的特种防伪不锈钢制造的。”在不锈钢冷轧车间,集团党委书记杨海贵指着一排新版一角硬币自豪地说,别看小小的一角硬币,它对造币钢材有着很高的要求。太钢经过科技攻关成功开发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防伪不锈钢材料,实现了造币用不锈钢的国产化。
  
    去年9月29日,我国研制并成功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和送它上天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一些关键部位,用的就是太钢生产的电磁纯铁及不锈钢。“这是我们的荣耀,航空航天设备对钢材料要求极其苛刻,不仅要有极好的抗腐蚀性,还要具备抗断裂韧性和抗疲劳性。”总经理高祥明说。
  
    面对航天用钢材料生产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等严苛的要求,太钢科研、生产部门反复试验,摸索出了“四高一次冷轧法”,研发出高等级电磁纯铁冷轧薄板的生产新工艺,创下了国内火箭配套使用钢板质量的历史最好水平。
  
    今天,中国航天发射的许多关键部位使用的太钢特钢产品已达三类7种之多。太钢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专用钢生产基地,是长征系列火箭和神舟系列飞船制造所需电磁纯铁的唯一供货商。
  
    “全国列车每10根车轴,就有9根是用太钢车轴钢制造的。”说起太钢近年的创新产品,李晓波如数家珍:目前,轮轴钢已批量出口美、韩等国;350公里高速动车轴用钢已试制成功,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依靠科技创新,太钢推进了传统钢铁工业新型化,建成了我国最具品种特色的精品钢生产基地。目前,太钢已形成以不锈钢为核心的高效、节能、长寿产品集群,26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35个品种替代了进口产品。
  
    循环经济,铺就绿色发展之路
       
    步入太钢偌大的园区,只见绿树参天、花草铺地,传统钢铁企业钢渣堆积、污水横流、浓烟滚滚的景象早已不见踪影。
  
    在一片绿树环绕中,几座巨型水池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太钢2009年建成的污水处理中心。2008年,太钢关闭了最后一口工业用水井,彻底告别取用地下水的历史,工业用水大都来自污水处理中心净化的城市中水和居民生活污水。
  
    “处理过的工业用水已经达到了饮用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工业纯净水。”在污水处理中心最后一个环节的水箱旁,杨海贵拧开水龙头接满一杯水一饮而尽。3年多来,太钢通过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超滤系统和反渗透系统的双膜法工艺技术,对太原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作为工业新水的补充水源,日处理污水18万吨。
  
    今天,太钢早已实现了工业废水、固态废弃物的100%循环利用,同时,二次能源回收已占到总能耗的48%,余热余能发电占到总用电量的28%。
  
    在太钢加工厂曾有一座高23米、占地2.3平方公里、总量达1000万立方米的渣山。经过治理,今天已变为一座树木葱茏、花草遍地的公园。同时,在治理过程中还累计回收废钢铁131万吨,创造价值3.3亿元,通过技术创新,钢渣还成为水泥和化肥的上好原料,由此开辟出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新路。
  
    去年11月,太钢牵手世界500强美国哈斯科公司,运用世界最先进的钢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实施了冶金伴生物开发项目。这是山西省引进的用于循环经济领域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商业投资项目。项目建成后,太钢钢渣将全部得到高效循环利用,成为全球产量最大、技术流程最先进的低碳环保钢渣肥料制造企业。
  
    近年来,太钢已投资过百亿元,应用世界先进的工艺技术实施了一大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打造全球绿色钢厂典范。”李晓波的话掷地有声。
  
    人才机制,筑成蓬勃发展之路
      
    “太钢以科技支撑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创新人才机制,建设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是关键。”2001年以来,太钢科技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左右;同时,为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和团队,每年在预算中优先安排3000万元。
  
    “‘命题承包制’使我们的科技创新独领风骚。”李晓波介绍,太钢在公司内部有28个战略经营单位,联合成立了由生产、营销、科研人员组成的攻关团队。公司围绕重大工艺技术和质量问题,采取课题首席负责人公开竞聘、命题承包、按效索酬等措施,放手让他们进行重大项目和重点品种开发。
  
    新机制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动性,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率先开发出了生产石油液化天然气储罐专用钢材,成为国内唯一的供应商,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开发出高强度焊接钢管用热轧卷板,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提供X80优质特种管线钢。去年,太钢被认定为全国首批5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之一,成为唯一入选的钢铁冶金企业。
  
    为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太钢建立了科技人员的培训提升机制,定期选送工程技术人员赴上海交大、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以及德、法、美等知名企业培训深造,并与国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14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
  
    近5年来,太钢专利申报量连续保持山西省第一,已累计拥有专利1183件。目前,太钢已经形成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近800项,其中120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今天,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团队建设、研发机制创新,已成为太钢向特色高端蓬勃发展、抢占市场制高点的不竭动力源。今年一季度,太钢在全国钢铁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
打印
打印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35家钢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
35家钢企完成超低排放
山西省民营钢铁企业2017年峰会在立恒集团召开
山西省民营钢铁企业20
山西省民营钢铁企业2016年峰会在立恒召开(图文)
山西省民营钢铁企业20
 省钢铁行业协会举办重点钢铁企业能效水平对标培训班(图文)
省钢铁行业协会举办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