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力 各位会员代表: 受常务理事会的委托,我代表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就2021年-2022年我省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和协会的工作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2021年全省钢铁行业经历了市场需求旺盛,钢铁产品价格上升,钢铁企业经营形势普遍看好,企业效益大幅上升。 2022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全省钢铁行业经历了诸多挑战,如疫情、钢铁需求收缩等因素,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一、我省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一)2021-2022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1. 2021-2022年钢铁产量完成情况 2021年,全省生铁产量5988.4万吨,降幅低于全国2.4个百分点;粗钢产量6740.7万吨,同比增长1.6%,增幅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钢材产量6173.9万吨,同比下降0.9%,降幅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2022年,全省生铁产量5833.5万吨,比上年减少2.58%,降幅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粗钢产量6423万吨,比上年减少4.71%,降幅低于全国2.6个百分点;钢材产量6354.6万吨,比上年增长2.92%,增幅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 粗钢产量连续两年完成了国家控产任务。 2.经济效益指标 2021年,中钢协会员企业销售收入69308亿元,同比增长32.68%;实现利润3524亿元,同比增长56.69%;销售利润率5.08%,同比上升0.85个百分点。 2021年,全省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83.1亿元,同比增长44.1%,增幅高于中钢协会员企业11.4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71.3亿元,同比增长161.8%;实现利润288.1亿元,同比增长214.9%,增幅高于中钢协会员企业155.21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6.03%,同比提高了3.19个百分点,高于中钢协会员企业0.9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2022年,中钢协会员企业销售收入65875亿元,同比下降4.95%;实现利润总额982亿元,同比下降72.13%;销售利润率为1.49%,同比下降3.54个百分点。 2022年,全省钢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418亿元,同比下降7.3%,降幅高于中钢协会员企业0.9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8.4亿元,同比下降73.7%;实现利润39.8亿元,同比下降86.2%,降幅高于中钢协会员企业13.93个百分点。利润率为0.9%(去年同期为6.03%)同比下降5.13个百分点,降幅高于中钢协会员企业1.59个百分点。 2022年,省钢铁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有10家企业经营亏损,亏损面占到全省钢铁企业总数近50%。上述数据显示,2021年在市场好的情况下,我省钢铁企业效益平均指标高于中钢协会员企业平均水平;在市场收缩的情况下,我省钢铁企业效益平均指标低于中钢协会员企业平均水平,总体上看我省钢铁企业产品结构和省内钢铁产品消费情况比中钢协会员企业的平均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二)、全省钢铁产业集中度提升 目前全省在运行的钢铁企业共22家,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1家,年产500万吨左右的企业4家,年产300万吨左右的企业5家,年产100-200万吨左右的企业12家。全省产能为7250万吨左右。1000万吨以上企业的产能占总产能约17.8%;500万吨左右以上企业的产能占总产能约45.4%;300万吨左右以上企业的产能占总产能约66%;100-200万吨企业12家的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约34%,且大部分主要生产装备为限制类装备,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任务艰巨。 (三)持续推进产能置换装备升级 1. 22家钢铁生产企业,在运行的高炉共有52座,其中1200m3以上高炉25座,1200m3以下高炉27座;在运行的转炉55座,其中100t以上的23座,100t以下的32座;在运行的电炉4座,均为非限制类装备产能。 2.近三年来我省钢铁行业1200m3以上高炉增加了9座,100t以上转炉增加了9座,有2家企业正在实施1座高炉和2座转炉的升级置换项目,还有2家企业的2座高炉升级置换项目已备案还未实施。总体上看,产能置换装备升级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限制类装备的存量看,装备升级改造任务仍将十分艰巨。 (四)持续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1.近两年我省22家钢铁生产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获得A级称号的企业有3家,即宝武太钢、晋南钢铁、晋钢智造。经中钢协、国家环保部审核通过并公示的企业有5家,即宝武太钢、首钢长钢、山西建龙、晋南钢铁、晋钢智造。上述企业粗钢产量占全省的粗钢产量的5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钢铁企业在环保超低排放改造上重视程度高,投入大;政府对钢铁行业环保监管力度大。宝武太钢、建邦钢铁、晋南钢铁、晋钢智造、首钢长钢、安泰钢铁、金烨钢铁、中升钢铁8家企业获得国家工信部授予“绿色工厂”的称号。 2.围绕超低排放改造,新的环保工艺和装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钙法、活性炭脱硫技术,SCR脱硝技术,钢渣辊压热焖技术,高炉煤气脱氯技术,高效率布袋除尘技术,湿电除尘技术,TSP、SEMS、DCS组合的环保信息化管控技术,鹰眼雾炮联动的无组织排放抑尘技术,新能源重卡等先进的环保工艺和装备相继投入运行,使我省钢铁企业的SO2、NOX和粉尘颗粒物的排放大幅度下降。 3.我省钢铁企业环境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大部分企业按政府要求配置了环保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并按要求逐步实现了持证上岗;钢铁企业与政府环保监管部门实现了主要排口SEMS数据互通,做到了信息共享,自证清白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我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较好水平,但由于装备升级等因素的制约,环保绩效A类企业偏少,达到中钢协超低排放改造公示要求的企业也偏少。 (五)节能、降碳、减排 1.2022年全省钢铁行业总能耗约3460万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538千克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1千克标准煤;CO2排放总量约12204万吨,吨钢CO2排放约1.9千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 2.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回收新工艺、新装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双高煤气余热发电技术,高炉BPRT、TRT余能回收技术,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技术,烧结机头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炼钢转炉煤气回收技术,炼钢转炉回收蒸汽、轧钢加热炉回收蒸汽发电技术,焦化干熄焦回收蒸汽发电,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技术等新技术和装备相继投入使用,大幅提升了钢铁企业余能回收效率,降低了钢铁生产的能耗。 3.钢铁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以能源计量数据完整且自动生成、能流分类清晰、信息化能源管控平台为代表的极致能效管控体系逐步形成。 4.钢铁行业“双碳”工作得到了重视,部分企业创新了一些管理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氢能炼铁、氢基竖炉还原、全氢高炉等前沿技术的生产实验、中试、实验室实验等工作;新泰钢铁创新的利用电力碳交易平台,将其余热发电节能所降的碳排放指标进行了碳交易,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晋南钢铁利用其地域优势建设了300兆瓦光伏发电机组并已投入运行;利用其钢焦化氢耦合生产技术工艺降碳技术的优势,开发了氢能重卡,缓解了区域物流无组织排放的矛盾,该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宝武太钢、山西建龙实现了炼钢CO2与O2混合喷吹,利用转炉高温冶炼的特点使CO2转化为CO,缓解了CO2排放强度,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体上看,我省钢铁行业能源管理还比较粗放,能耗计算不够规范,工序能耗计算边界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能源消耗计量数据自采率和上传率不高,能源统计数据均为企业自报,能源信息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六)科技创新 1.2021-2022年我省钢铁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奖项: 2021-2022年科技创新成果 企业名称 | 成果题目 | 获奖级别 | 成果等级 | 备注 | 宝武太钢 | 高炉安全长寿修复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 冶金科学 技术奖 | 一等奖 | 宝武太钢参与 | 宝武太钢 | 难变形金属材料高效轧制技术和装备开发与应用 | 冶金科学 技术奖 | 一等奖 | 宝武太钢参与 | 宝武太钢 | 大板坯连铸-轧钢界面高效化、绿色化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 | 冶金科学 技术奖 | 一等奖 | 宝武太钢参与 | 宝武太钢 | 笔头用环保型易切削不锈钢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 冶金科学 技术奖 | 二等奖 | | 宝武太钢 | 特殊领域用高品质不锈钢绿色酸洗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冶金科学 技术奖 | 三等奖 | | 山西建龙 | 热轧钢筋高效切分及精准控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冶金科学 技术奖 | 三等奖 | | 宝武太钢 | 高端装备用超级双相不锈钢板材工艺开发与应用 | 山西科学 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 山西建龙 | 热轧钢筋高效绿色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 | 山西科学 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 宝武太钢 | 耐酸管线钢BMS-X70MS热轧卷板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 山西科学 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 宝武太钢 | 燃气机组和燃煤机组环保系统高效深度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山西科学 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 晋南钢铁 | 钢化联产与氢能冶金协同降碳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钢-焦-化-氢) | 冶金工业科学技术成果 | 国际先进 | 鉴定 | 中阳钢铁 | 高速线材头尾耳子缺陷控制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 冶金工业科学技术成果 | 国际先进 | 鉴定 |
从获奖情况看,我省钢铁行业获奖数目有所增加,获奖企业不多,需要更多的企业在科技创新、申报奖项方面多下功夫,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获奖。 2.全省钢铁企业已取得省级技术中心的有宝武太钢、首钢长钢、中阳钢铁、晋南钢铁、晋钢智造、山西建龙、通才公司、新泰钢铁、宏达钢铁、吕梁建龙共计10家,其中,宝武太钢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宝武太钢已取得了国家级新材料实验室,首钢长钢已取得省级新材料实验室,晋南钢铁、晋钢智造、新泰钢铁、通才公司、山西建龙等企业正在申报省级新材料实验室。晋南钢铁获得焦化氢工艺耦合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山西建龙在智能连铸平台系统研发过程中,共计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以及软件著作权专利3项,我省钢铁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和提升。从上述获得的成果和专利可以看出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正在全面提高。 总体上看,我省不少钢铁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全省钢铁企业间科技创新能力存在很大差距。 (七)产品结构优化和精品打造 1.2022年宝武太钢不锈“宽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手撕钢)工艺技术级系列产品项目”获得发明类第六届中国工艺大奖;在产品品质方面,宝武太钢不锈、中阳钢铁获国家质量金杯奖;宝武太钢不锈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中阳钢铁高端拔丝钢、新泰钢铁大截面H型钢3个产品获得“山西精品”称号。 2.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宝武太钢高端取向硅钢、高端不锈钢中板;晋南钢铁高端型材;晋钢智造、山西建龙冷轧碳钢宽幅板镀锌、镀铝锌、镀铝锌镁产品全面投产并批量投入市场,填补了山西产品空白;建邦集团树脂锚杆用热轧钢筋入选工信部公布的“零跑者”榜单,为建邦集团打造高端产品,培育优质品牌;新泰钢铁开发的高等级铆螺钢、弹簧钢等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针对建筑用钢需求下降的市场状况,我省钢铁企业逐步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晋钢智造、山西建龙、通才钢铁、高义钢铁形成了板-线组合的产品结构;晋南钢铁、新泰钢铁、首钢长钢形成了型-线组合的产品结构;中阳钢铁、新泰钢铁、通才钢铁、高义钢铁等企业所生产的棒线材产品用途实现了从建筑用途到制造用途的转变。 总体上看,我省钢铁行业围绕市场产品结构优化发展不平衡,随着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钢铁产品的要求不断提升,我省钢铁产品结构还应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使建筑类钢铁产品的比例由现在的50%以上降到40%以内,使60%以上的钢铁产品进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新能源等领域。 (八)钢铁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1.2022年省政府授予了首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宝武太钢为特钢产业链“链主”企业;晋南钢铁为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美锦能源为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各产业链链主企业及其链上企业,相互协同,发挥优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晋钢智造、通才钢铁、晋南钢铁、中阳钢铁、新泰钢铁、山西建龙等围绕钢铁企业建设了产业园区,发挥钢铁企业的经济辐射作用,向钢铁产品下游延伸,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通才钢铁、晋南钢铁、晋钢智造、中阳钢铁、山西建龙等企业向钢铁生产的上游延伸,收购和建设了铁矿、选矿、球团、炼焦、炼钢辅料等生产基地,初步完善了钢铁生产产业链,提高了钢铁产品的竞争力和对市场适应能力。 4.我省钢铁企业逐步开始针对特色产品进行柔性化生产,采用OEM经营模式,与品牌企业进行区域化合作,补强了产品供应链,如宝武太钢、晋南钢铁、晋钢智造、山西建龙、中阳钢铁、通才钢铁、新泰钢铁等企业在此方面作了大量的业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省依托钢铁企业建设的钢铁产业园区目前运转不尽理想,主要与我省现有的产业结构有关,应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加大招商力度;结合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在我省钢铁产品用于新能源产业方面开发新产品、引入新企业。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全省小铁矿、石灰石矿等资源性企业与我省钢铁企业形成产业联盟,提高整体竞争力。 (九)信息化、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提高 1.宝武太钢、晋南钢铁、通才钢铁、晋钢智造、新泰钢铁、中阳钢铁、宏达钢铁、首钢长钢等信息化、智能化管控中心建成并上线运行或部分上线运行,实现了从数采、实时在线监控到集中智能管控的全流程完全覆盖。 2.晋钢智造获得工信部2022年发布的“钢材全流程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称号;晋南钢铁制造管理系统(MES)和能源管控系统(EMS),获得省工信厅公布的“2022年省级智能制造标杆项目”称号。 3.宝武太钢、建龙钢铁实施了炼钢智能化改造项目,具备了转炉“一键式炼钢”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条件;晋南钢铁实施了网上在线销售、物流、价格和交货状态网上交易管控平台,提高了销售效率和透明度;山西建龙实施了智能化废钢识别系统并获得了冶金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安泰集团投资组建了山西绿源碳索科技有限公司,对新泰钢铁生产能耗、碳排放实施在线动态监控。 我国钢铁工业智能化制造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以PLC、机器人和各类操作平台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钢铁智能化制造指南以及相关标准的出台,钢铁行业智能化智造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也为我省钢铁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明确了方向,创造了条件和发展空间。 (十)钢铁企业团队建设 1.企业团队建设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钢铁企业应围绕建设高水平的研发团队、高效率的管理团队、高技能的操作团队、产销研一体化的营销团队建立企业团队,培养各类人才。 2.企业团队建设受到了钢铁企业的普遍重视,近两年来我省钢铁企业相继聘请专业团队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环保、能源、精细化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安全生产等环节进行培训和过程跟踪;钢铁企业派出相关技术人员参加省内外的相关培训和技术推荐;组织或参与钢铁生产和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引进了不同层面的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生产操作、营销管理等团队和人才。 二、钢协工作开展情况 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秉承“智囊、桥梁、服务、代言人和推手”的宗旨,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管理,为主管部门和钢铁企业出谋划策;搭建各种信息沟通平台;提供行业专业化服务;以不同的形式宣传国家各类产业政策和钢铁行业先进技术;及时反映各方的诉求,推动我省钢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建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等内容,把党中央的要求和产业政策落实到协会的各项工作当中。 2.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保证作用 2022年以来,协会党支部加强了对协会重大活动的讨论、审议、决策,确实发挥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和保证作用。 (二)积极承担政府及相关部门委托的工作 在省工信厅、省环保厅等部门的组织下,先后组织参与了相关政策性文件,如《关于实施山西省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6513”工程行动方案》、《山西省钢铁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山西省新材料产业指导目录》、山西省钢铁行业规范企业审查、《关于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2022年山西省压减粗钢产量任务分解实施细则》、《关于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条例》等共计30余项。 受中钢协的委托,完成了对晋南钢铁、晋钢智造超低排放改造评估监测现场调研核查工作。 (三)积极参与钢铁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发布 与山西省环保产业协会、山西省通用商品联合会、晋环科园、山西省环科院等单位共同制定、评审和发布了钢铁行业团体标准11项。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于2023年5月经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示,获得了团体标准发布资质。 (四)深入钢铁企业调查研究,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 2022年协会组织对全省20家钢铁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和钢铁企业的诉求,向政府部门和企业提出了100余项具体建议和咨询意见;在山西省工信厅组织的钢铁行业座谈会上系统的对山西钢铁高质量发展情况和钢铁市场预测进行了发言并提出了建议。 2022年受企业委托,为晋南钢铁、建邦集团、安泰钢铁、中阳钢铁、金烨钢铁、同德特钢、华茂特钢、华鑫源钢铁等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服务,共出具咨询服务报告18份,受到企业的好评。 (五)加强行业信息工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依据 1.认真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工作,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2022年协会为政府相关部门和钢铁企业提供钢铁产量、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对标分析、装备配置、超低排放改造、产品结构调整情况等统计信息和综合分析,提供相关材料150余份。 加强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全联冶金商会、中国金属学会、兄弟省市钢铁行业协会和金属学会、山西精品联合会、环保产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沟通,拓展了信息收集的渠道。 2.丰富期刊和网站内容,提升协会媒体质量 协会刊物《山西钢铁》为月刊,新开辟了“专家观点”和“科技创新”两个专栏,约请省内外钢铁行业专家就我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发表相关产业政策、科研技术、市场分析等观点,供钢铁生产企业参阅,扩大了刊物发行量和“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网”点击量。 3.搭建平台、组织行业和企业间信息交流 2022年协会针对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先进装备、先进工艺操作技术等方面,组织和参与组织了各种峰会、论坛、推介等形式的会议4次,钢铁企业间的对标、交流和参观学习10余次,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 (六)加强协会管理 协会围绕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诚信建设、按照协会章程开展工作等方面,建立了相关制度。2021年再次获得山西省民政厅颁发的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级证书(有效期五年),2022年协会通过了省民政厅、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三、下一步市场预研与发展趋势 (一)钢铁产品消费市场的结构分析 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资料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每公里可拉动钢材消费1.5万吨-1.8万吨,普速铁路建设每公里消费钢材约1500吨,高速铁路建设每公里消费钢材约3750吨,房地产每建设一平方米住房消耗钢材约为80公斤。 按产品结构划分建筑用材每年约4亿吨,主要用于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热轧板卷约2.8亿吨,主要用于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中板约6000万吨,主要用于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型材约6000万吨,主要用于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无缝钢管约2800万吨,主要用于各类介质的输送,涉及领域很多;冷轧板带约1亿吨,主要用于家电、汽车等制造业和建筑业。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产品。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产品和装备的制造业等领域,这些领域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决定了钢铁产品市场的走向。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不断优化,房地产业将不会像前十年那样高速发展,势必有所萎缩;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铁、高速、城市轨道以及大型水利、电力等工程将会是一个正常的建设节奏。建筑类用钢在今后会出现市场需求萎缩。各类产品和装备的制造业将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在钢铁产品的消费结构上将会有一定的变化。 (二)钢铁产品消费的总量分析 目前我国钢铁产品的年产量十亿余吨(不含二次加工产品),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内钢铁产品消费总量将有所下降,据有关权威部门分析,在今后几年中将会降至全年7-8亿吨,钢铁行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去产量的任务将会比较艰巨,钢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和透明的市场,由于市场需求将逐步收缩,所以市场竞争将会非常剧烈,导致价格下降,钢铁产品将在一段时间内在低价位运行,只有供需关系得到根本的好转,钢铁产品价格才会回升至合理区间,也就是说,这一轮钢铁市场疲软将会持续较长时间。 (三)我省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 从2023年上半年我省钢铁行业运行的数据看,上半年我省钢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966.9亿元,实现利润2.2亿元,销售利润率0.11%;同期国内钢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1900亿元,实现利润330.04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03%,我省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大幅低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我省是国内钢铁生产大省,钢铁产品消费的小省,一年有近4000万吨的钢铁产品销往省外,物流成本相比东部沿海和距消费市场较近的企业高100-120元/吨;从产品结构上看,虽然,近几年我省钢铁产品结构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和升级换代,但是建筑用材的产量比例仍在50%以上;从生产成本看,根据我们调研的结果,省内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的生产成本与国内钢铁生产各工序的平均成本基本相当;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为精矿粉和煤炭,我省钢铁行业所需精矿粉60%以上需进口,物流成本比沿海钢铁企业高100-150元/吨不等,煤炭是我省优势行业,物流成本在国内同比是比较低的,物流成本高是造成我省销售利润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看,降低物流成本和逐步优化产品结构是提升我省钢铁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变化适应能力的主要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钢铁企业的永恒主题,需要从创新生产工艺、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化生产水平等方面不断努力。 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目前还没有替代材料。随着市场供需结构的不断变化在去产量阶段,钢铁企业要经过一个严冬,这是对钢铁企业的挑战,同时也是钢铁企业练好内功,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我省钢铁行业要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动摇。 谢谢大家! 2023年9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