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30日召开的宝钢股份2023年度暨20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宝钢股份回应了投资者“AI赋能与先前推行的数字化智慧制造有何不同?公司在具体推进AI战略上会有哪些新的措施?”的提问。 此前,4月26日,宝钢股份召开以“AI赋能 未来钢铁”为主题的AI转型战略发布会,标志着宝钢股份进入了以“AI+”为核心的数智化升级发展新阶段。发布会上,宝钢股份AI算力中心正式投运上线。 宝钢股份称,与之前的智慧制造相比,AI赋能有着本质的区别。智慧制造项目自2015年起实施,至今已有9年,主要侧重于硬件层面的自动化和无人化。而AI赋能则是基于当前的算力、数据、算法和大模型,推动钢铁行业全流程智能化的再次升级,它更加注重软件层面的优化和智能化决策能力的提升。 未来宝钢股份将采取以下措施推进AI战略。 一是算力中心建设。与华为合作的一期算力中心已初步建成。未来3年内,计划将其规模扩展至千卡以上,算力达到500个PFops(1PFops=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以满足AI应用的计算需求,实现云端与端侧算力的平衡。 二是模型底座构建。不仅要建立钢铁行业的视觉大模型和预测大模型,还将结合小模型和机器学习,提升检测和预测的效率与准确度。计划在今年内布局超100个场景模型应用,并在未来3年内扩展至1000个模型,同时为行业贡献至少10个大模型,推动行业智能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与华为签订员工培训协议,分阶段对高管、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AI相关培训,目标是培养1000名懂AI业务的数智工程师、100名算法专家以及10名人工智能顶层架构设计专家,将人员素质的提升作为AI转型的基石。 四是组织结构调整。重组并强化数据AI部门,承担AI策略规划、平台管理、数据运营等职责,汇聚更多AI与计算机领域专业人才,以加强组织质量,集中力量推动AI战略的实施。 五是数据治理强化。尽管宝钢大数据平台已运行5年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将持续加强数据治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高质量,这是成功实施AI战略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