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和衷共济和合共赢共建 中国钢铁更加美好的未来

姚林会长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025年1月20日)

时间:2025-02-25 10:06:07  来源: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 摘编  作者:

一、2024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2024年钢铁行业运行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

钢铁产量同比下降,国内消费持续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实现了产量下降的预期目标;生产生铁8.52亿吨,同比下降2.3%;生产钢材14.00亿吨,同比增长1.1%;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5.4%。建筑业用钢占比进一步下降至50%,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4年的50%,钢铁产品结构调整仍在持续。

钢材出口数量增长,出口金额下降。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11亿吨,同比增长22.7%;出口均价755美元/吨,同比下降19.3%;累计出口金额836亿美元,同比下降1.1%。累计进口钢材682万吨,同比下降10.9%;进口均价1689美元/吨,同比上升1.8%;累计进口金额115亿美元,同比下降9.2%。折合粗钢净出口约1.13亿吨,同比增长31.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2024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02.47点,同比下降8.39%。同期,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97.5点,同比下降10.21%,降幅大于国内钢材价格降幅。进口铁矿石12.37亿吨,同比增长4.9%,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进口均价为106.93美元/吨,同比下降7.08%,降幅比钢价降幅小1.31个百分点。国产铁精矿(干基)、炼焦煤、冶金焦、废钢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0.76%、8.14%、11.28%、8.68%。

经济效益同比下降,资金风险总体可控。重点统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2万亿元,同比下降6.4%;营业成本5.71万亿元,同比下降5.9%,比收入降幅低0.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下降50.3%;平均销售利润率0.71%,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12月末,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72%,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比6月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存货占用资金6144亿元,同比下降5.8%;应收账款1588亿元,同比下降0.2%。

环保指标持续改善,环境绩效进一步提升。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549.68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0.61%;吨钢可比能耗480.96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1.75%;吨钢取水量2.33立方米/吨,同比下降0.81%;排水量同比下降10.3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总氰化物、悬浮物、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6.91%、19.52%、5.49%、10.25%、7.64%、33.12%;废气中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2.23%、9.84%、10.22%。

二、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一是绿色低碳转型收获新成果。探索世界前沿低碳技术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2家钢铁企业的60项技术正在同步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宝武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商业示范项目获得2024年世界钢铁协会第15届“Steelie奖”之低碳生产卓越成就奖,河钢启动全球首例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项目、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业已投产,中国钢研建成全球首条纯氢竖炉示范线,中国钢铁在低碳冶金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截至2024年底,共有171家钢铁企业(包括一家球团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26家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53亿吨,吨钢超低排放改造投资约475元,吨钢平均环保运行成本约224元;45家钢铁企业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1.68亿吨。

极致能效工程方面,117家企业被遴选为“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涉及粗钢产能超过6.6亿吨。15家能效标杆示范企业现场验收工作已完成,宝钢湛江钢铁、首钢京唐、河钢石钢、宁波钢铁、宝钢宝山基地、鞍钢鲅鱼圈、首钢迁钢、武钢、山钢日照、马钢、梅山钢铁、太钢不锈等12家企业已进行极致能效标杆示范公示。

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钢铁产业布局优化持续推进暂停钢铁产能置换、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钢协正在配合工信部修订《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钢铁行业规范条件》,提出以管住增量、优化存量、兼并重组、畅通退出为重点的钢铁产能治理总体思路和“1+3”行动路线开展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和退出机制研究,提出关闭新增产能入口、加快建立退出补偿机制、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渠道的建议。

2024年,国产铁矿石原矿产量10.4亿吨,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铁资源开发计划”中的国内重点铁矿项目清单由55项调增为59项,铁精矿产能合计达到1.81亿吨。

大力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制定建筑领域用钢普查清单,摸清建筑领域细分市场现状,完善钢结构设计标准体系,推进用钢标准与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衔接匹配。

三是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等完成的“基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等四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首钢“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一体化技术集成与创新”等110个项目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攀钢、大冶特钢、山钢日照公司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项目进入工信部典型案例名单,马钢、中天钢铁、泰山钢铁、青岛特钢等17家企业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钢铁科技创新生机勃勃,沙钢超薄带项目在设备、技术、产品开发多领域实现突破性技术革新,河南钢铁5600毫米宽厚板轧机实现了极限制造的新突破,湛江钢铁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实现168小时连续满负荷生产,首钢自黏结电工钢新技术助力新能源汽车电机向高能效、低损耗迭代升级,宝钢股份4款顶级取向硅钢产品全球首发,太钢研发世界最高强度汽车车轮用钢,鞍钢国产大飞机发动机用钢、首钢高强度变压器壳体用钢等填补国内空白。 

四是数字化转型达到新高度。启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发布《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指南》《2023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报告》,编制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场景清单,发布29项钢协团标计划,开展数字化典型场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征集,遴选优秀方案形成2024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荐目录,为行业提供抓手和参照。

据钢协统计,目前,重点企业的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 万人,95%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战略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80%的企业已建设智能集控中心,81%的企业探索开展大数据模型应用。钢铁企业能源管理、安全管控、物流仓储、生产过程优化等创新场景应用大幅增加。

五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开启新局面。目前,我国已建成海外钢铁冶炼产能近3000万吨。还有一些境外投资项目正在推进:新兴铸管首个海外铸管生产基地在埃及举行开工奠基仪式;龙腾特钢印尼钢厂建设拉开帷幕;青山集团在津巴布韦建设的姆武马鼎森钢铁公司曼希泽工厂步入生产阶段;建龙马来西亚东钢二期工程竣工投产,轧制出马来西亚第一卷热轧卷。

六是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同年举办“沙钢杯”第十一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班组长大赛钢铁赛道竞赛扎实推进“冶金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已出版教材约30种

同时,协会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能力。自2010年以来再次在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中获评最高的5A级。

三、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世界钢协的最新预测显示,2024年全球钢铁需求下降0.9%至17.5亿吨,2025年有望迎来复苏,同比增长1.2%至17.7亿吨,但中国钢铁需求将同比下降1.0%。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出“五个统筹”,释放出强力稳增长、奋力促改革、着力防风险的重要信号,提振了市场预期、坚定了发展信心,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双轮驱动将助力钢铁行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025年,预计下游用钢需求将继续下降,降幅有望收窄。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总供给能力充裕而需求强度减弱,要重点关注几方面:一是自律效果不理想,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钢协开展的“三定评估”结果显示,“以销定产”原则执行得最好,企业存货占用资金管控有力;“以现定销”原则执行得较好,仍需强化货款回笼速度;“以效定产”原则执行得最差,一些企业产生了经营性失血。二是企业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直接影响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投入,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铁矿石价格易涨难跌,成本高企挤压行业正常利润空间,产业链利益分配严重失衡。四是钢材出口增长引发关注。2024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原审案件33起,超过2020-2023年案件数量总和。

综上,钢铁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未取得明显成果,行业自律的力度仍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放量生产低价取胜的思维惯性仍在,“内卷式”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行业效益近年来持续下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科学判断、准确把握钢铁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理性看自己、冷静看世界,不回避问题、不畏惧困难、不忽视优势、不丧失信心,越是艰险越向前。只要企业对当前面临的形势有理性的判断、现实的选择、积极的应对,进一步加强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钢铁将继续展现强大的韧性,继续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四、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第一,加强自律,提升行业运行质效。稳运行、增效益、防风险仍是行业当前的首要任务。全行业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认真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积极开展区域自律、品种自律和出口自律,推动建立新的供需动态平衡。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引导企业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合理安排生产节奏,避免同质化和“内卷式”恶性竞争。贯彻落实“鼓励高端、限制低端”的出口原则,尽早实现有序、平稳出口的目标。配合国家主管部门推动产能治理新机制尽快落地见效,采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关闭产能入口、畅通退出渠道,解决好钢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问题。

第二,蹄疾步稳,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按照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的目标要求,高标准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提高公示材料评审效率和质量,加强公示后调研,及时反映企业对差异化支持政策执行情况的意见建议。

继续开展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能效标杆三年行动,强化数据基础研究,做好2025年能效标杆示范验收,在持续更新技术清单、能力清单的基础上,开展专题技术对接会,推动领先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减碳、能效降本。 

持续完善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建设,拓展PCR数量和范围,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发布EPD,持续推动上下游及国际互认采信。

第三,创新引领,推动技术攻关突破。支撑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配合国家部委开展“十五五”科技相关政策研究,推进钢铁行业“十五五”技术预测工作,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行业技术创新,培育钢铁新动能。推进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织企业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关键技术及装备等专项支持。完善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机制,持续跟踪推进高炉煤气精脱硫、热轧钢板桩、光伏镀锌铝镁钢边框、钢渣资源化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召开电工钢、机械、汽车、新能源、海工船舶等新材料产业链研讨会,促进相关新材料研发与应用。重点围绕关键钢铁材料、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标准研制,及时满足下游行业提档升级对钢铁材料的需求。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编制完成《钢铁行业国际标准化中长期规划》,为世界钢铁工业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技术方案。

第四,数智赋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推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指南》落地实施,推进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征集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应用案例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遴选形成《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清单》。建立钢铁行业工业软件标准体系,组织编制《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行标)》。

第五,合作共赢,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步实施“铁资源开发计划”,完善废钢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建设国内外废钢回收加工基地,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推进焦煤保供稳价,尽快形成有利于产业链均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定价机制。办好第二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展览会和百企论坛,推动钢结构建筑部品构件线上交易服务平台尽快投入运营。以热轧H型钢应用推广为重点,促进钢结构建筑设计规范、工程建设标准与钢材产品标准匹配衔接。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延伸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提升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的产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建立深化钢铁与建筑、船舶、交通、农机、重型装备、家电等重点领域的上下游合作机制,畅通交流渠道,强化供需对接,大力开拓钢材产品新市场、新用途。

第六,积极主动,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推动出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编制《世界钢铁发展报告》。举办好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等重要国际会展活动,打造高质量的国际交流活动品牌。加强宣传交流,继续推动编发“中国钢铁超低排放”等系列蓝皮书,积极参加行业国际会议,介绍中国情况、发出中国声音、树立中国钢铁正面形象。

第七,强化培训,树牢钢铁强国人才支柱。有序推进2025年度行业培训积极筹备第十二届“湖南钢铁杯”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做好教育部钢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展好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第二十二届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适时启动全国钢铁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评选,做好国家科技奖励项目提名、评审服务,以及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杰出工程师奖、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等行业推荐相关工作。

第八,锐意进取,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协会。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引导行业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赢得会员信赖、政府认可、社会赞同。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困难挑战年年有,但中国钢铁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继续大步向前,在苦干实干中增长实力,在改革创新中挖掘潜能,在积极进取中开拓新局,和衷共济、和合共赢,共同构建中国钢铁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继续做出钢铁贡献。

打印
打印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35家钢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
35家钢企完成超低排放
山西省民营钢铁企业2017年峰会在立恒集团召开
山西省民营钢铁企业20
山西省民营钢铁企业2016年峰会在立恒召开(图文)
山西省民营钢铁企业20
 省钢铁行业协会举办重点钢铁企业能效水平对标培训班(图文)
省钢铁行业协会举办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