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经济,完全靠财政投入压力太大。全国人大代表袁玉珠建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决民生建设 “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使民生建设拥有源头活水。
袁玉珠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并已初具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大多植根乡土,企业发展了,不仅带动一方经济,而且能解决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就业。目前,国有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为8000万个,而在各类民营企业就业的人员已经达到2.3亿。同时,因为乡土情结,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富而思源,主动回馈社会。以中钢为例,多年来,在资助教育、医疗、生态绿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公益事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共计投入5亿余元,缓解了财政许多负担,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可以说,民营经济与民生建设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中良性互动的两个积极因素。
|